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已归档】教师节专题
2019年济宁市师德模范人选事迹|李晓娥:匠心筑梦 成就精彩
发布日期:2019-09-12 09:15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李晓娥,女,高级教师,现任邹城市匡衡路小学数学教师。工作24年来,满腔热情,痴心教坛,博采众长,大胆探索。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让她荣获了“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山东省公开课”、“济宁市杏坛名师”、“济宁市特级教师”、“邹城市劳动模范”、“邹城市十佳师德标兵” 等称号。

一、雕琢自我 勇于创新 追求极致

听过她的课的老师都说:“李老师的课堂就像一个磁场,吸引着每一位学生同她一起畅游在数学的海洋。在她的课堂上,不是单调的导入,而是趣味的情景;不是苍白的讲解,而是难忘的体验;不是枯燥的训练,而是新奇的游戏。” 这些成绩的得来是她一遍遍对自己高标准雕琢。她绝不允许自己在教学中因循守旧,每一节课都力图有所突破和创新。2000年参加济宁市基本功比赛时,她抽到的课题是《7的乘法口决》。教过这节课的老师都知道,学生通过2-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对于口诀的意义和编制过程都已很熟悉,且由于部分学生已会背7的乘法口诀,如果教师再按照课本的编排方式进行教学,一节课上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思维的训练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突破旧教学模式的束缚,她不顾5个月的身孕,每天查阅相关的资料到深夜,一遍遍地推敲,一遍遍地修改。最终,她大胆地改编了教材,构建了“儿歌激趣—猜想口诀—验证口诀—应用口诀”的教学模式并按照其进行了试讲。参与指导课的领导和教师生怕在当时小学教学改革才起步不久、广大教师观念还未完全扭转过来的时期,这样大胆的教学设计评委不能接受。经过再三的斟酌,她决定就此一搏。比赛当天,李老师从容淡定的大家风范和与学生的精彩互动,赢得了与会领导和老师们的赞许,济宁市的数学教研员申德安老师追过来主动给她说“晓娥,这节课就要这么上。”当即申主任就决定把这节课再进行录像并参加山东省的录像课评选。凭借这节课的大胆创新和完美展现,李老师也荣获济宁市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一名。领导的肯定与鼓励更加坚定了她在教学中开拓创新的决心和信心。随后她又凭借一节节与众不同的设计,取得了“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山东省教学能手”的荣誉,执教了山东省公开课,并多次在济宁和邹城执教展示课、研讨课,同时也拥有了一大批粉丝。

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她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把大量的数学游戏如:“拍手对口令”、“打数字牌”、“掷色子”、“猫捉老鼠”、“夺红旗”、“开数学医院”、“开火车接力赛”等融入到课堂知识学习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趣”中练,在“乐”中长才干,在“赛”中增勇气。为了巩固知识,李老师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改革创新,她班的学生,每天兜里都有一套自制的数字牌,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游戏,在课上、课余时间,随时都能看到两三个同学聚在一起打数学牌的场景。她也经常布置和家长打数学牌比赛的任务。每天早晨都有学生高高兴兴地跑到她的办公室告诉她“李老师,昨天我和妈妈打数学牌,我又赢了!” “老师,昨天我也赢了,我爸爸妈妈都表扬我的口算速度又快了,今天我还要和他们比赛!”......

只是数学课堂表面的热闹,并不能代替数学的理性思考,数学更应成为学生思维的训练场。多年的教学探索使她对数学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她认为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严密性、条理性和灵活性的思维,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她把每节课都当成学生的思维训练课,选准训练点,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推理中,思维变得条理、严密;在猜想、验证中,思维更主动、更深刻;在开放性的活动中,思维更灵活、更有创新;在正反方的辩论中,思维更敏捷、更富有逻辑;在规范的数学语言训练中,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完美展现。这样的思维训练也正是数学课堂自身所独有的魅力,而这种魅力会吸引着学生逐渐由喜欢数学转变为痴迷于数学。基于这样的实践和思考,她撰写的论文《让猜想走进数学课堂》和《运用延时评价 享受精彩课堂》在国家级杂志《小学数学教育》上发表,《探究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在省级杂志《数学大世界》上发表。2016年8月她主持的济宁市级实验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成功结题。

二、润泽心灵 点亮心灯 看到曙光

从教24年来,李老师秉承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的教育理念。在她的班级里无论是丑小鸭还是白天鹅、无论是乖乖女还是调皮鬼、无论是学习标兵还是后进生、她都能始终坚持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真心实意地关爱每一位学生。2014年三月,她带领学生到邹城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山青世界参加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当孩子们被严厉教官带走时候,李老师心中充满着万分的不舍和担心,那是母亲对孩子的情感啊!下课时间还没到,她就早早地站在集合楼前焦急地等待,当学生一个个扑进她的怀抱中诉说委屈、撒娇的时候,她更是万分的心疼和怜爱。当孩子们在餐厅就餐时,她不顾自己饥肠辘辘,一遍遍地提醒学生“一定要吃饱,不够再去盛。”当孩子们晚上就寝时,她逐个检查他们的被褥,给这个拉拉被子,给那个掖掖被角。她班张宇晨同学发自肺腑地说“李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干脆你当我们的妈妈吧!”她也欣然地回应“好呀!”宿舍里的其他孩子们也高兴的说“那李老师又多了几十个孩子喽!” 

“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决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李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对于学困生, 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以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多鼓励,承认并肯定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对他们充分地理解,宽容与爱护,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她根据每一位后进生的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做了“分段达成目标”,并取了学生家长和其他学生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大家的关心,唤起他们心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继续前行的动力。她刚接手五年级四班时,有一名男生,上课交头接耳,下课拉帮结派,作业糊糊弄弄,学习成绩更是一塌糊涂。连基本的两位数加法都不会。许多到班上课的老师,第一节课就能到见识他的做派,对他十分反感。但李老师知道“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和他谈话后得知,他的父母离异又各自组建了家庭,他从小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缺乏管教,致使他学习自觉性差,平时测试成绩都不及格,慢慢产生了厌学情绪;经常违纪,爷爷奶奶也拿他没办法,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李老师充分肯定他的优点:热爱劳动,让他帮老师檫黑板,并及时的表扬他,让同学们看到他的优点,促使他树立有改变的决心。之后李老师又在学习上为他量身打造了“分段达成目标”的学习计划。针对他的情况,李老师告诉他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态度,把学习当成最重要的事,每天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会做多少就做多少。同时还找来他的好朋友鼓励监督他。李老师也在他的作业上写下鼓励的话语“坚持!坚持!”“你今天的字又变漂亮了”“今天你上课听得真认真,老师看好你呦”“你今天的声音真响亮”“我最喜欢看到你认真思考的样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李老师发现他上课能坐住了,作业也能做得不少了,有时简单的问题也能回答出来了,于是李老师就对他大加赞赏,鼓励全班同学给予其热烈掌声。老师和同学的鼓励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动力,于是李老师给他制定目标——本次单元考试只要高于平时成绩就可达成目标,并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进行的查缺补漏,每天根据他的情况出相应的习题,并派出班里的“数学专家团队”协助检查辅导。经过十几天的努力,他竟然考到68分。当他看到自己的分数时,眼神中流露的惊喜让李老师难以忘记。于是李老师趁机对他说:“看,这就是你努力的结果,是不是很有成就感?还想不想坚持?”他坚定地点了点头。她对他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后学习主动些,不会的要主动找老师找同学去学,不弄明白不罢休,能做到吗?”于是,教室里办公室中走廊常有他请教问题的身影。渐渐地,他更加自信了,作业基本能做对了。有一次课上他还主动上讲台讲了一个习题,他的自信和从容让李老师一时不敢相信,她激动地号召大家给他一分钟的掌声。随后李老师常找他谈话,随时了解他的心理动态和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目标。经过两个学期的鼓励帮助之后,本次期终考试他考到了94分。他高兴地写下了自己的感想:“原来我一直以为我就是个差生,现在我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啧啧,这感觉,美!我,是一个全新的我。将来我还要再努力,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由于李老师从关注学生的心理入手,使得她班班级凝聚力强,营造了团结向上的积极氛围。出色的工作使她得到了学校及社会一致好评。她多次受邀做讲座,其中《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低年级教学的有效策略》等深受广大教师喜爱;在2012年邹城市庆祝第28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她作为邹城市教师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三、专业引领 共同进步 助力成长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她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2012年她被评为济宁市杏坛名师。为引领青年教师成长,学校专门为她组建了教学研究团队。在工作中,她和团队成员一起围绕三个问题不断地进行思考、探讨:1.为什么要学数学? 2.学什么? 3.怎样学?同时李老师要求团队每个成员必须完成小学数学知识树的梳理工作,必须知道哪些是核心概念,这些概念之间有何关系;必须弄清楚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必须在高位目标下看待每一节课的教学 她和青年教师一起谈心,常常把学习到的新理念,反思出的新收获,实践中的新办法毫无保留的与大家分享,手把手地指导大家如何在备课、上课中运用这些新方法。并经常同他们一起备课,听课,讨论教学问题,跟踪听课、评课。

不止是对本校教师,李老师还积极帮助全市甚至外市的青年教师,他们经常在网上交流研讨,教学中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过渡语他们都要一遍遍推敲,斟酌。对于每位老师提出的疑惑,她都及时答疑解惑。她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和营造的浓厚研究氛围,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陈丽华、齐伟、刘昭岁等青年教师都在济宁的各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指导青年教师的过程中,她也得到了提升,收获了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与赞扬,邹城电视台《直播民生》栏目,邹城《教育新视窗》栏目多次对她进行报道宣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她将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教育的最高境界,用匠心筑梦,成就你、我、他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