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已归档】教师节专题
2020年孔孟之乡最美教师事迹|杨雪:平凡中的执着与坚守
发布日期:2020-09-10 09:49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教师的岗位是平凡的,可总有人燃尽自己照亮他人,默默地为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梁山县第三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杨雪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3年。她用任劳任怨的职业奉献、无怨无悔的教育情怀,书写了一名人民教师的完美画卷,诠释了一名优秀教师的大爱和坚守。

一、愿做教育实践的坚守者

杨雪,1997年7月参加工作。师范学校毕业,她分配到一所偏僻的乡村小学任教。凭着自己优异的成绩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她信心满满。可是,踏上讲台的时候,这个天真烂漫的小老师面临着许许多多难题:学生不服管教,向老师发起种种刁难;学生家长难沟通;雨雪天气,总是一身水、一身泥……诸多的问题让她感到做老师太难,她流过泪,挣扎过……

但她从未放弃!静下心来,开始摸索教育工作的门道。她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为了得到老教师的指点,她每天提前到校,把办公室收拾得井井有条,为同事们烧好、倒好开水;她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设计恰当的教学环节,运用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学会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了提高自己班级管理能力,她每天“长”在教室里,与学生谈心,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她还订阅了大量的教育管理报刊杂志,翻阅了名师的教育著作,认识了于永正、吴忠豪、薛法根、窦桂梅……。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专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只是学生喜欢这位漂亮的女教师,她也渐渐地爱上了学生,更深爱教育这项事业。

她常说: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在平凡岗位上坚守才是对事业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几年,她的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省市县教育教研活动中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执教研究课、示范课、公开课50余节、做教师培训讲座10余次,先后被评为济宁市杏坛名师、教学能手、师德模范、特级教师、中小学十佳班主任等;荣获山东省小学语文学科优质课一等奖、济宁市小学语文基本功一等奖、济宁市“一师一优课”优课、梁山县第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二、愿做学生成长的守望者

在一次教师培训会上,她说:秉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理念,并用行动把它诠释成一个“爱”字——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孩子,爱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的事业。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初心,也应该是终生忠贞不渝地追求目标。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二十多年行走在童心的世界里,对这句话她有更深刻的理解。从教以来,她所带班级的教育教学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这和她的真心付出是分不开的。她每天都是早到校等学生进教室,完成一天工作晚离校。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参与班级活动;挤出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学习生活和家庭情况。节假日,她很少休息,走访学生家庭,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与家长进行交流,急学生所需,给学生带去书籍、文具、衣服等,大爱无疆,如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每个学生。她用真诚和爱心搭建起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桥梁,为学生成长营造和谐氛围。

对于她,家里、学校里的事情都很多,她既能把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也能把学校和学生的工作做得很好。2018年9月,她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任务。当时,正值女儿高考,公公生活不能自理,爱人工作需要全天候守护单位,在繁重的工作和家庭困难面前,她没有一点退缩。她把学生作业带到家里批改,在照顾家庭的同时,挤时间审阅学生的作业。每天晚上忙到深夜12点多才能休息,早上5点又强迫自己起床。自己虽然很辛苦,但是,学生的成绩没有落下来,仍然是全年级第一名。

对于不主动学习、调皮的学生,则通过提前预约的形式,陪他们聊天,听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尊重学生,用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班里有个孩子叫王博,父母忙于工作,跟着奶奶生活,每天放学回家就捧着手机玩游戏,父母对他束手无策,只能放任自流。当她从王博的言谈举止中发现这个端倪,并没有急着批评他,而是找他耐心谈心,让王博深刻了解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重塑学习的自信,以朋友的身份把他从游戏的泥坑里拉了回来。学习上遇到难题,不厌其烦地给王博讲解。周末,她把王博接回自己家进行辅导,陪他打球、做游戏。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博成绩提高了,更自信、乐观、积极了,妈妈看到好的变化,含着泪感谢她,她却一直在说:“他也是我的孩子,都是应该的……”

她每天早晨6:30,坚持读书打卡,用自己快乐的读书声唤醒每个孩子,家长戏称“最有效的闹钟”。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除了给每份作业一个恰当的评语,还要把优秀作业发到班级群分享给大家;有问题的作业则私发给学生本人,并监督改正、完善,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有一次,她发现了3个同学作业作弊,与家长沟通,家长却不以为然,她急哭了,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孩子们的懒惰、家长的无知。如果不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怎能会如此动情?可是,第二天冷静下来继续打电话与家长交流,与学生沟通,因为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她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二字。在她的影响下,家长们也积极行动起来,由家长转变为“老师”,用家长的话说:“杨老师为了孩子付出这么多,我们必须向她学习!”当老师与家长、孩子形成合力,一切问题终将解决。在真诚付出的过程中,她也看到了同学们可喜的变化,更赢得了家长的认可与尊重。

岁月会带走每一个人的青春和梦想,但是,却带不走一个人对伟大理想的追求。她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爱已经转化成了深深地教育情怀,融进血肉,成了她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学生的成长就是她最大的快乐。所以,23年的守望中,她深深体验到一个教育工作者人生价值所在——学生成长着,自己快乐着!

三、愿做教师发展的引领者

作为杏坛名师,她认为:名师不仅是一种称谓、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她在工作中注重发挥 “传、帮、带”的作用。近几年,她积极参与省、市、县公开示范课,多次参与各级教研室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平时,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为了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向青年教师们提出了校本教研要求。把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学校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力求扎实高效,她努力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作为个人,每学期都上示范观摩课,并听取老师的教学实践课堂,指导他们不断进步,竭尽所能地帮助年轻老师参加公开课观摩活动。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她费尽心血,不厌其烦地进行指导。青年教师,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少,有时候,给他们说课就如雾里看花,反复说几次,老师们仍然听不懂,杨老师就先亲自上示范课,再告诉大家为什么这样上。然后,她再带领大家一遍又一遍地磨课。夜幕已经降临,还经常能看到杨老师和青年教师们在办公室里研讨教学。

梁山县第三实验小学建校开始,一直秉承“教育立德树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生发展奠基”的教学理念,学校开设了国学课程,每周两节国学课,扎扎实实落实“晨诵午写暮读”活动。她带领骨干教师利用暑假时间,编写了学校的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少年读国学》,共计12册。同时,借用学校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平台,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教育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教师的成长。学校已经承担市级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研究4个,20多位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成长起来。在杨老师的带领下,学校已经探讨出学校独具特色的国学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杨老师说:“作为一位名师,要做一个会思考的、有思想的老师,做一个有职业幸福感的老师。”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践行者,因为这不仅仅是为了守护自己的灵魂,而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心灵,引导老师们成为一名有幸福感的老师。

二十三年执教路,青春韶华终无悔。杨雪老师始终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对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将自己最美的青春奉献给了家乡教育事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夙愿即将实现,为她带来无穷的动力,她将牢记使命担当,走好人生路,谱好奉献曲,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为梁山教育事业的发展谱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