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教师节专题
2020年孔孟之乡最美教师事迹|焦林:一样的平凡 别样的美丽
发布日期:2020-09-10 09:58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焦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8年,目前担任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兼任学校教导处副主任,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先后获得济宁市语文教学基本功一等奖、济宁市语文教学能手、济宁市妇联工作先进个人、济宁市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济宁高新区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济宁高新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爱教育、爱学生、爱学校、爱生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是她18年教育教学工作的真实写照。她用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爱、对家长朋友般的关心、对社会公益的默默付出,诠释了“一样的平凡 别样的美丽”。

用心搭建学生成长平台

和孩子们一同成长。焦林老师在家是个严厉的妈妈,对自己的孩子要求严格;在学校是个负责任的老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虽然平时工作繁忙,但是她从不因为自己的家务事耽误学校的工作。把孩子哄睡后,深夜加班备课、改作业已是她的生活常态。她说,每当看到这些孩子们健康、快乐、智慧地成长,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既要教书,更要育人。焦林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就立志要做学生的引路人,而不单纯是教书匠。她善于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巧妙设计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每当春天到来,她都要带领学生去植树、观察动植物;为了课堂知识再现生活,和学生一起到农庄参加劳动、认识农作物;参观银行职员工作流程;到印刷厂、纺织厂,了解工人的劳动过程等。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了解社会不同职业的重要性,引领学生热爱生活。

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她和班级家委会共同策划设计“我爱家乡”国学研学游活动。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用一年的时间游历了家乡12县市区,让孩子在游历中认识家乡、爱上家乡。

——在曲阜孔府、孔庙、孔林,背诵着《论语》寻找圣人孔子的足迹,体会“仁者”思想,体验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在邹城孟府里,学生边看边接力赛词,积累着《孟子》里的成语名句:孟母三迁、明察秋毫、与民同乐、出类拔萃、具体而微、与人为善、舍生取义等。

——汶上宝相寺里,初触佛教真善美的佛义;梁山上聊着《水浒传》,听学忠孝仁义的历史人物故事;泗水滨畔寻桃源、赏桃花、品桃茶、尝桃花点心、画桃之夭、吟诵着《春日•胜日寻芳》……

——走近国学传统文化。行古礼、受古训、入府学、上青云路。好的教育要从基础抓起,焦林从教授一年级新生开始,对新入学的孩子们进行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入泮礼”。正衣冠,明事理,拜师礼,点朱砂,启智慧,击鼓明志,启蒙书写“人”和“仁”。

学生长期积累国学文化,浸润在传统经典里,使其身心都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

创新“爱的特别教育”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焦老师能及时发现并帮助孩子们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需要,影响着学生身心积极健康成长。她常年坚持对班内学生进行“入户家访”,从学生的生活习惯、阅读习惯、学习习惯、亲子关系等方面,与家长详细交流。在与家长真诚地交流中,她教给家长处理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方法,指导家长如何更有效的教养孩子,提升了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能力。多年来,焦老师的一个个家育锦囊妙计、一份份家校共育案例、一本本家访笔记,已经成为她的一份宝贵财富。   

“特别的孩子”更需要“特别的爱”。面对班内特殊学生在学习、与人交往、行为习惯等一系列问题时,焦老师产生了新的思考:我该如何去帮助这些孩子与其他同学沟通?如何帮助家长与孩子更有效的交流?苏霍姆林斯: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于是,焦林开始学习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和技能,她每天挤时间坚持阅读心理学书籍并分析大量案例,考取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她把学习到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灵活自如地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和与家长的沟通中。

她对“特别学生”细致地观察、设计方案、与家长深度交流,共同协商家育配案,实施帮助。例如,让她记忆深刻的是一年级刚入班的小宝(化名)。从入班的第一天起,不论上课还是下课小宝总喜欢在班内到处跑、不停地拍打同学;如果教室后门不关,老师讲着课,他会悄悄地溜出去,老师就要停止讲课把他追回来,不仅自己不能听课,更是影响了其他学生。一个星期下来,很多同学的家长要求这个孩子离开班级。焦老师仔细观察学生的情况,并积极给家长交流,发现这个孩子从小父母离异,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老人过于溺爱孩子才养成了不良习惯。焦老师耐心地劝说其父母参与孩子的成长管理,共同探讨具体的家校共育配案。在一年的时间里,焦老师奔波在学生和离异父母之间,交流了多少次,她已经记不清了。一年下来,看到的是孩子能安静地坐在课桌前上课的情景。焦林说,每当看到学生进步,得到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是她感到最开心的事。

通过家校有效合作,提升育人实效性。工作中,焦林老师深感家长了解学校教育、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重要性。于是,她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心理学知识,对全校1000多名家长分别进行了“快乐相伴 智慧成长”、“智慧成就孩子的未来”、“好家长胜过好教师”为主题的心理健康和家庭亲子教育讲座;多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坊”;“家长读书沙龙”活动,提升了家长家庭教育的综合素养,她也被家长亲切地称为“家庭教育指导师”。

当用爱心滋养每个学生时,焦林也收获了家长朋友们的真心相待,家长把她当成知心朋友,孩子、家庭、工作、人际关系上的事情都喜欢和她聊聊。付出真心收获真情,她已经成为家长们亲密的朋友,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贵人”。

做好班主任更是大家长

低年的学生年龄小,对老师的依赖性更强,如何管理好班级?管理秘诀在哪里?——在班魂。要把全班同学的心神凝聚在一起,焦林老师发挥自己是心理咨询师的优势,用心去了解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班级品牌。

创建品牌班级。焦老师把企业管理中的品牌效应“VI视觉识别系统”,运用到班级建设管理中来。近十年,她所教班级首先都要设计班名、班号、班徽。

2015年焦林老师接手的一年级新生,全班同学一起设计班名“萤火虫中队”,班号:每只小虫都发光。并设计制做了班徽。每次集体活动中同学们都打着班旗、喊着班号、胸前配着班徽,闪亮登场。班级凝聚力、学习氛围、班干部的管理能力都很强,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萤火虫中队”也成为全校的明星中队。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积极竞争意识都健康向上发展。

2018年她根据学校安排又接手了新的一年级,同样她运用“品牌效应”带领学生创建品牌班级。最终本班王顺成同学的设计作品,从28个初选设计稿中经全班同学民主投票脱颖而出。班名“尚德中队”,班号:做品德高尚的好队员。每个同学都积极进取,争做品德高尚的四好队员。

抓实思想教育。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焦老师利用好每周的班队会,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寓教于乐,扎实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比如珍爱视界、红领巾伴我成长、争做尚德好队员、红领巾小书虫、节能环保呵护地球、安全在我心等。充分利用黑板报,把每期思想教育主题的要求广而告之,全班同学互相学习、互相监督,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特别是创建书香班级“红领巾小书虫”,最为精彩。从课上到课下,再到家庭亲子阅读,全班同学完全浸润在书香里。从板报设计宣传——阅读课堂教学——课间交流分享——朗读达人赛——师生共读一本书——家庭亲子阅读——阅读记录卡——读书手抄报——阅读作品集册——直到阅读成果展。逐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评价多元的师生家校亲子共读活动。

赏识教育评价。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既要爱每个学生的优点,也要爱每个孩子的缺点,这都是每个孩子的特点。她把心理学中的心理咨询“无条件接纳”技术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放大每个孩子的优点不断鼓励使其更闪光;用放大镜寻找问题孩子的优点,不断鼓励,设计各种丰富的奖励活动,激励问题学生突破自己的“硬壳”阻碍,逐渐打开心门。

根据学生个体不同的特点和优势,焦老师不仅仅评出“三好学生”,更有小小朗读者、劳动小能手、阅读明星、日记达人、文明之星、小小书法家等荣誉,她还自费购买礼物奖励孩子们。

焦林工作中用心、细心、耐心、精心、创新,不断地在自己喜爱的教育热土上耕耘,被评为济宁高新区优秀班主任。

潜教深研服务管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困难,发现问题,无法用已有认知及经验解决时,需要不断地研究探索。焦老师爱读书,长期坚持阅读各类教育杂志名篇以及历史、政治、哲学等方面的书籍,在不同知识领域里寻找可被迁移的教育智慧,使她对教育教学有全局性的理解与见识。教学中,她18年来坚持手写教案,把丰富实用时新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运用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充满精彩、简练、智慧、趣味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教学问题的研究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灵魂”,作为学校教科研的管理者。焦林深感责任重大,深知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紧跟新课程改革步伐,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从课题的申报、中期督导、到结题,她和老师们一起参与,一起成长着!并先后带领老师们完成多项省市级课题。这促使焦林老师个人的工作视域又上了一个台阶,看问题比以往更高、思考更全面。一个个任务来了,她的答复总是“行”!同事们总是说,焦林哪里来的力量,像个小宇宙总有使不完的劲!有付出就有回报,慢慢地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对她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和认可。

热心公益传递温暖

世界著名的慈善工作者特雷莎修女曾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工作之余焦老师开启了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旅程,组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近百场,受益群众达上万人。

2011年,积极参与市妇联组织的“阳光进万家”心理健康公益沙龙系列活动,她常年担任活动主持人和嘉宾,与心理学爱好者和有心理需求的来访者共同探讨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当年被评为“济宁市妇联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4——2016年,她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给微山、嘉祥等县区偏远农村幼儿园做儿童心理健康及亲子教育的公益讲座达20余场。五四青年节她受高新区团委邀请,给全区各单位的团支部书记做“凝聚你我 共筑青春”的团建心理活动。

2015年,济宁团委得知她长期坚持做社会公益,把她组织的“心灵驿站”公益项目上报到省里,荣获“山东省首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二等奖”,并获得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和专款扶持。

2016年,她多次和科普志愿者们前往偏远农村幼儿园及小学进行“科普公益行”教育宣传活动,济宁电视台民生直播栏目对她所组织的科普公益活动进行专访播出。同年,她所组织参与的“科普公益行”活动,荣获山东省科普活动公益项目专项奖,并获得专项资金扶持。

2017年至今,焦林老师还带领着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多次组织为藏区儿童捐献衣物书籍、关爱福利院的孩子们、慰问养老院、环保志愿行等社会公益活动。点滴之间培养学生善良、感恩、博爱、助人、回馈社会的优秀品质和担当意识。她多年坚持为社会公益事业付出,荣获“济宁市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人生如山,总有起伏,心向美好,扎根教育。做为一名人民教师,焦林老师如智慧的太阳,照亮学生,温暖社会,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