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教师节专题
2020年孔孟之乡最美教师事迹|袁丽:乘着歌声的翅膀,让教育更美妙
发布日期:2020-09-10 10:00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年轻,充满朝气,这是她留给每个人的印象;

舞台上,她是一位古筝技艺精湛的演员;

课堂上,她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

看似枯燥的乐理知识,被她着色添彩,描绘成最美的风景;看似平淡的歌曲,被她巧妙演绎,焕发出最迷人的风采。

让音乐与理想齐飞,让老师与学生共舞,她就是音乐的精灵!

她,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

袁丽,本科学历,现任济宁市北湖冠鲁小学大队辅导员兼音乐教研组长。

工作以来,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她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和仁爱之心;她用激情将青春活力释放为一路热情、一路友善、一路欢歌;她用辛劳的汗水换来同事的敬佩、学生和家长的感激;她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先后荣获济宁市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能手、济宁市小学音乐学科基本功一等奖、济宁市课题实验优质课一等奖、济宁市先进个人、济宁市“优秀教师辅导员”等30余项荣誉称号。她是学校评出的优秀教师,更是学生心中的“最美教师”。

倾心教学,创建精彩课堂

教育在哪里,音乐就在哪里,她就是深潜在孩子小小身体里的“精灵唤醒师”。透过一首首歌曲,她把课堂演绎成浸润学生生命的“殿堂”。她总是能够带着孩子们走进五彩斑斓的音乐天地,让他们懂得音乐的语言,共同去领悟音乐中那纵横交错的美,使学生由衷地感到上音乐课就是一种美的享受!看到孩子们沉浸在音乐之中,下课时那恋恋不舍的眼神,特别是调皮的学生也能因为音乐课而改变,她就无比欣慰。记得她班上有个学生,非常调皮,但是音乐课上他最认真。她抓住这一契机,对他讲贝多芬、聂耳等音乐家的故事,并告诉他,一个音乐家若没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就不可能写出鼓舞人心的作品。也许是音乐的力量在感召他,毕业时成绩名列前茅。她让音乐通过课程,唤醒平凡和混沌,激活天赋和聪颖,影响孩子一生。

一次次“炼炉”般的公开课教学,让她在众多资料的广泛阅读中丰富自己,在许多“榜样”的搀扶中学着站立。正是这份坚持,让她在讲课比赛中脱颖而出,先后获得济宁市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能手、优质课一等奖、基本功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并且多次执教县、市级公开课,受到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成为音乐学科带头人。

潜心科研,提升教育高度

带着课堂给予自己的这份成熟,她把目光投向了教育科研。走进这方天地,在一个又一个课题实验中,她跟随课题组先后参加全国目标教学、山东省创新教育节等多次会议和培训,懂得了什么是建构主义、什么是行动研究、什么是深度学习……课题实验,让她看到了教育教学不一样的高度和视角;教育科研,让她的教学品位得到全面提升!

近年来,她又带着自信和成熟走进了音乐课程。构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实施课程改革,她执着地走在前行的路上。雅韵筝鸣古筝课程和巴乌、口风琴等校本课程,她主动承担起项目的开发、实施、推进工作,让灵魂在优美的旋律中徜徉,让理想在简单的节奏里升华。就像春天的小树,在低低的土壤里生根,在朗朗的晴空里生长发芽。目前“乐器进课堂”项目己经成为教育集团的特色品牌项目。指导学生参加济宁市校园文化艺术节,演奏编创古筝曲《菊花台》,获得一等奖,她也荣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课程整合现场观摩研讨会上,她执教的《赶圩归来啊哩哩》公开课,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赞扬;参加2018年济宁市教育科研课题实验优质课评选,以《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荣获一等奖;作为核心人员参与山东省校本研究专项课题《课程整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的科研工作,现已结题并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专著。现在,她又带领青年教师继续投身课题研究,整装待发,开启新的征程。

努力成长,提升业务素质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她深深体会到,在当今呼唤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是不竭之泉,时时奔涌出清新的、闪烁着斑斓色彩的溪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她追求的境界。因为这份执着,她赢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多次参加省市及国家级新课程、北师大音乐骨干教师研修班等培训,聆听着一位位音乐教授带给自己的甘汁琼浆,思考着音乐与学生的天然交融。汗水与辛劳中,她忘却了旅途的艰辛,享受着充实,倾听着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

此外,她还积极引领新教师成长,将自己所学所会倾囊相授,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县区级小学音乐学科优质课评比,取得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同事亲切地称为“生命中的贵人”。同时,作为“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科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项目”教育志愿者,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走在支教之路上,帮助他人,提升自己。

创办乐团,提供艺术舞台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音乐的美,体会到音乐中的爱。她创办了县区首支青年教师管乐团,乐团由几十名青年教师组成,分散在两个校区的各个学科,不同校区、不同学科、音乐零基础……只要带过乐团的老师都知道,排练是一项高难度的艰辛工作。她一人身兼多职,既是团长、又是指挥,还是乐器指导,同时还要协调解决时间、课时、服装、化妆等众多问题,难度可想而知。曾有老师向她说:“带乐团太辛苦了,见效慢,老师们的情况又多种多样,太操心!”她认为:青年教师管乐团不仅使教师们的艺术实践有了更广阔的舞台,也为教师的职业进修和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更为学生管乐团的良好创建打下了扎实有力的基础。所以,无论多累,她都能坚持,也愿意坚持。 

投身德育,培养健康人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她说:人存在的价值,不惟知识的饱学,不惟智慧的增长,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建树、精神的挺立。要让学生心灵无杂草、无尘埃,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占据心灵的旷野,让学生的心灵里播种高尚人格的种子、进取精神的种子。

德育工作中,她坚持立德树人,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关爱学生,用爱打开心灵之门;勇于创新,运用多种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促使少先队组织充满活力;致力建设一支有魄力、责任心强的“精英小干部”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创建“班级自管会”,德育班长、课桌监管员、环保使者、气质大使、晨读指挥官等多个角色,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

少先队是一座舞台,让她体验了各种角色;少先队是一个炼炉,使她练就出一身本领;少先队还是一所学校,让智慧在这里碰撞,能力在这里提高。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美妙的音乐,总能拨云见日,浸润无声。让生命在音乐中递增温暖,是音乐的魅力,更是她的追求。这种追求,永无止境,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