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入校指导新模式 工程实施新亮点
——我市能力提升工程2.0创新举措
发布日期:2022-06-09 17:44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济宁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9-2022)》(济教字〔2019〕61号)、《济宁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意见(2020-2022)》(济教字〔2021〕4号)(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等文件精神,全面实现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和校本研修,落实“三提升一全面”培训目标,市教育局2022年5月22日至6月1日组织23名省、市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组成14个工作组分赴66所市级试点学校开展入校指导培训活动。通过现场考察、课堂观摩、团队交流、教师座谈等方式开展现场调研活动,结合学校整校推进的实际,会同试点学校项目团队面对面进行深度研讨和交流,指导试点学校破解困惑和难题,探索有效路径和策略。

为做好这项工作,市教育局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一是积极对上争取接受省教育厅项目办指导,明确工作方向;二是深入开展诊断调研,市教育局教师教育科和电教馆通过常态化联系机制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情况调研,摸清家底,明确目标;三是制定入校现场指导方案,下发《关于开展济宁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市级专家入校现场培训活动的通知》(济教函〔2022〕62号),明确工作内容和实施流程;四是遴选专家,集体备课,从省工程办专家库抽取我市域内省级专家3名,邹城市省级试点县、试点校10名和我市精选的10名市级培训团队骨干,组成指导专家组,于5月22日在济宁高级职业学校举办了培训会议,市教育局教师教育科科长张岩岩出席并讲话,省级专家胡连德、郭峰带领大家集体备课,各工作组进行了研讨交流,梳理完善进校指导流程、指导要点和时间安排。

5月23日至6月1日入校现场指导活动在66所试点校全面展开。各工作组培训指导按照“守正创新”“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总基调,“规范规定动作、选好自选动作、物化优化成果”总原则,围绕“领导力、指导力和教学力”三个核心培训项目总要求,把握“愿景驱动下的校本研修”工程理念,实施教师全员微能力点的学习研修应用考核的工程内容,实现“三提升一全面”工程目标,用技术创新课堂、提升教育质量。要求各试点校100%按时完成25学时线上课程学习,结合学校实际,“为用选学、以评促用”开展微能力点校本教研和应用考核,本地化保存好教师3个微能力点研修档案,及时梳理“整校推进”工作经验,物化提炼工程实施成果,为下一步成果萃取和工程验收准备条件,发挥好试点引领作用,带动我市能力提升工程2.0全面深入推进,为济宁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入校指导期间,各工作组共观摩能力提升工程展示课68节,查阅“三案一标”工程资料档案264份,与182个工程项目团队和1320名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座谈,现场解读政策、答疑解惑,并按照“一校一案”完成指导工作总结,梳理普遍问题与解决策略,形成专业指导典型经验。各县市区各试点学校高度重视,积极准备,实事求是汇报工程进展情况,整校推进工作经验和校本研修成果,对前期工作存在的不足,现场表态积极整改,认真组织参加下步工程成果萃取活动,高质量完成工程验收任务,并及时制作美篇简报等宣传报道材料39份。参加本次现场培训的老师们激昂兴奋,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普遍提高了对工程的认识,认识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是教师快速成长的新机遇,工程为教师们打开了技术创新课堂的工具箱,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赛道。

(作者:胡连德  审核:李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