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因疫情防控需要,自决定暂缓开学报到后,市教育局超前谋划、周密部署,连夜启动应急预案,迅速作出工作安排,9月5日起全面启动线上教学。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线上教学工作的通知》,就线上教学的范围、时间、作业、质量等学生和家长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提出“十条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标准和工作纪律。
市教科院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制定了《济宁市关于当前疫情形势下中小学校线上教学的指导意见》,梳理形成了《济宁市中小学校线上教学实施方案汇编》,全面加强对线上教学工作的业务指导。
各县市区(功能区)教育部门组建了线上教学工作专班,强化区域内线上教学工作管理、指导和服务保障,按照“一县一案”原则修订完善线上教学工作方案,建好线上教学网络平台,遴选优质教学资源,充分做好线上教学准备。
各级各类学校闻令而动、迅速响应,制定线上教学“一校一案”,组织召开线上教学专题会议,开展线上教学培训和应急演练,每日了解线上教学运行情况,组织人员进行评估,确保线上教学质量。
广大教师克服疫情期间各种现实困难,按照学校和级部线上教学计划安排,制定本人任教学科和班级具体线上教学方案,积极参与在线教学资源制作,熟练掌握线上教学技能,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及时听取学生对线上教学、在线学习情况的反馈,在线答疑解惑,及时向学校反馈线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针对困难家庭子女、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市、县教育部门和学校给予重点关注,采取“一人一策”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加强关心关爱,采取单独电话辅导、协调解决网络设备等多种方式,解决学生和家长的实际困难,确保特殊群体学生线上教学“一个都不少、一个不掉队”,充分实现了“抗疫不停教、防疫不停学”的线上教学目标。
济宁市第十三中学仪式课程先行,开学第一天组织学生进行隆重的线上开学典礼,举办庄严的线上升旗仪式,学校领导和学生代表进行主题演讲,鼓励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不一样的新学期开启,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兖州区采用定点直播和居家直播结合方式,区教研中心教研员、学科名师工作室成员、骨干教师和任课教师构建“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区电教站负责全区“网络直播课堂”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发布课程安排,推送丰富课程资源,实时监控和调度,保障信号质量和授课效果。
曲阜市各学校开通了快乐成长心理热线,关注心理,护航教学,帮助学生调节状态、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同时帮助家长缓解开学季带来的焦虑,为孩子的在新的学期获得新的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泗水县龙城小学统筹利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开放性、公益性网络直播平台,整合调集适配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电视、家庭电脑和智能终端等,启动实施在线教学、线上辅导、讨论、答疑等活动,确保远程学习发挥有效作用。
邹城市重点关注小一、初一、高一起始年级的教学,为学生们系好入学的第一粒扣子。
微山县第二实验小学创新教学模式,采用“1+1”的课堂模式,“网络课堂”为主,互动直播为辅,以适当的作业设计推动学生的居家有效学习,及时做好线上分层帮扶、答疑辅导等工作,进一步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金乡县育才学校针对新入职教师采取严格落实集体备课、以老带新的措施,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上课,新入职教师在教室听课观摩,然后再讲课,由老教师点评。
汶上县刘楼镇中学落实孩子“四个牢记”、“六个不准”、家长“四个知道”,班主任从学习、防疫、安全等方面与家长学生沟通和交流,上好开学第一课。
济宁高新区科苑小学开展全科阅读活动,推荐全科阅读书单,鼓励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通过“5分钟前导”、“20分钟精讲”、“10分钟精练”,架构线上高效课堂。蓼河新城外国语学校通过“双备双巡一晒课”的“云端”教研模式,总结基于线上教学特点的有效教学策略,确定了以班主任、教师、教研组“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保证线上教学质量。
山东师范大学太白湖新区实验小学合理安排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课前5分钟分享语文佳作,设置数学“计算小达人”,英语课前歌,课前欣赏名画等。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创新采用新生线上报到入学方式,通过学校公众号发布信息,学生家长手机识别钉钉二维码,加入各校区初一新生教学群,不到两天时间就将1800余名初一新生纳入到各自的线上教学群里,缓解了家长和学生的焦虑情绪。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通过钉钉教学平台推送每周学习资源包,家长提前将课程资源下载到电脑、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学生灵活选择时段观看丰富多彩的微视频。
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下发编排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材料,规划每天的晨诵内容,将《诵读手册》中一周的内容分散到每天,每一天的诵读都包含了古诗、修身警句、经典故事三个部分,组建诵读小组,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蒋浩然 审核:王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