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市区集粹
邹城:全面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
发布日期:2025-09-15 16:32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邹城市教育与体育局牢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彰显地域特色,凸显思政课重要地位

将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成立邹城市中小学“八爱”特色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邹城市中小学 “八爱” 特色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围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爱校园、爱家庭、爱他人、爱自己”8个主题,凸显 “孟子故里,儒风邹城”“千年古县,重情重义” 地域特色,构建“儒家文化浸润+现代教育创新”双轮驱动体系,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时代文化育人之路。市第一中学连续两年举办“享峄阳春风 育时代新人”研学远足活动,引领学生对话邹鲁圣地千年文脉,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磨砺顽强意志,以“行走的课堂”实现全环境育人目标。母亲节前夕,市第六中学组织200多名学生开展“重走孟母三迁路·母亲节特别版”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与感恩教育实践,在触摸历史中感知文化厚度,在对话先贤中体悟思想深度,在躬身践学中提升精神高度,让孟子思想蕴含的家国情怀和浩然正气,真正融入青春血脉。

建强教师队伍,为思政课建设蓄力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邹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把政治建设贯穿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心入脑。完善思政教师培训体系,丰富培训形式,“引进来教”“走出去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教师从“要我讲”转向“我要讲”,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能力素养。健全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倾向,突出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思想成长、价值认同度等关键指标,引导思政课教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表率。近年来,先后40余人次获评省市 “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培育济宁市思政课 “金课” 18 节、中小学思政育人特色学校5所、思政教学改革项目10项,建立了2个济宁市思政学科名师工作室、3个优秀思政课工作团队,打造了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深化课程建设,强化思政课思想性

深入推进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改革创新,创新构建 “学科课程 +团课队课+校本课程” 的立体化课程体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通过讲故事、讲历史、讲理论,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构建“看得见”的思政课、“听得进”的思政课、“有意思”的思政课,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同时,鼓励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开展跨学科交流,深度挖掘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放大育人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邹城市孟子湖中学 “行走的思政课”《体悟浩然之气,涵养家国情怀》入选《时事(高中版)》杂志;田黄镇中心小学《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德育方案入选山东省首批100个优秀案例。开展“同上一堂诚信主题思政大课”活动,将诚信教育深度融入青少年成长全过程,共绘思政“同心圆”。

作者:孟现军  审核:徐峰  终审: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