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大力弘扬“尊老爱幼”优秀传统,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关心下一代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先后获国家、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一是健全网络,着力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把关工委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12个县市区教育局都建立了关工委,60%的乡镇建立了关工委组织,全市各级工作小组达到600多个。一大批教育战线的老领导、老教师和有关部门的同志参加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其中有3000多名老同志常年坚持参加关工委活动。同时,推行了工作汇报、政治活动、通报工作、政治学习、工作调研、经费保障等六项工作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有力促进了教育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二是突出育人,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关心下一代活动。围绕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组织老同志成立“爱祖国,树理想”为主题的报告团,到城乡中小学作巡回报告;制作德育展板,到各乡镇展览;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聘请部队老首长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司法、卫生、环保、水利等部门的老专家、老教授,到学校开普法、青春期保健、心理卫生、保护环境、航天知识、南水北调工程等科普知识讲座。目前,共组织报告会和讲座70余场,参加师生近10万人次。
三是面向社区,切实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办实事。协助有关部门在社区中开展工作,着力抓环境,抓安全,抓助学。组织老同志参与社区教育活动,优化育人环境;与交通、公安、司法等部门配合,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开展捐资助学和督学劝学活动。响应市政府救助万名特困生的号召,教育局关工委老同志积极捐款并联合企业赞助共计12万元。
四是关注家庭,深入开展家教指导和课题研究。把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家教指导中心,在县市区和学校开展家教指导活动。邀请全国知名家庭教育指导专家举办大型报告会、编印《家庭与教育》、撰写出版《现代家庭教育》和《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与艺术》知识读本、在济宁教育网开辟家教专栏等。几年来,共举办家教讲座180余场,听课的家长近8万人次。这些举措,扩大了家教指导的效果。
五是抓点带面,不断把关工委工作引向深入。重视总结经验,抓好典型,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在兖州召开了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通过参观现场,看录像资料,听取典型发言,有力地推动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开展。同时,利用电台、电视台、《济宁日报》、《济宁教育简报》等宣传媒体及时宣传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和基层老同志的感人事迹。通过这些典型事例,扩大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