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我市教育工作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育均衡公平为主线,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着力改善教育民生,巩固提升教育普及普惠程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近日,经认真筛选,评出济宁市教育十大新闻。
1.邹城市、任城区、高新区、太白湖新区、兖州区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验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实施了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项目管理,有力提高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邹城市、任城区、高新区、太白湖新区、兖州区2014年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验收。
2、实施教育民生改善系列工程,农村小学生营养补助全覆盖,全市66万名学生从中受益,发放补助金1.2亿元。发放助学金及助学贷款1.9亿元,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55万名。实施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工程。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65万平方米,投入1860万元,为农村中小学配备3215台净水设备,建设完善了404所食堂,改造了682所旱厕,有效改善了农村学生生活条件。2014年全市累计投入1.7亿元,改造教学点校舍13万平方米。农村教学点全部达到省普通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实施特殊群体关爱计划。出台《济宁市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投资2587万元建设曲阜市、嘉祥县等特殊教育学校,完善了邹城市、济宁市特教中心学校办学条件。完成13所农村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乡镇寄宿制中学建设。
3.高考实现新突破。2014年我市高考考生42967人(夏季高考40059人,春季高考2908人),本专科共录取40804人,录取总数居全省第4位;录取率94.97%,比去年提高1.1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10.04个百分点。其中,本科录取16472人,居全省第5位;本科一批录取7338人,比去年增加621人。高分人数又有新突破,被北大、清华录取的考生达到17人,比去年增加3人,居全省第6位。空军招飞工作再创佳绩,共录取飞行学员21人,比去年增加6人,录取人数再次位居全省第一。
4.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建立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机制,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持续加大信息化设施配备力度,2014年配备微机2.1万台、多媒体5340套。加快第三批45所“数字化校园”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智能化网络化。10月28日,省教育厅厅长、省委高校工委书记左敏到济宁出席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梅永红出席会议并致辞,市教育局局长闫志强介绍了我市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5.成功举办济宁市第十二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确立,成立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市27所职业院校的806余名师生参加了济宁市第十二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有9个专业类别、43个项目的比赛。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达标率达到66.7%,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4所,国家示范校达到4所。以惠普、中兴、甲骨文项目落户济宁为契机,4所高校与惠普签署共建合作培训协议。驻济高校与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5项。济宁医学院药学院、济宁学院动漫学院入驻济宁高新区大学园,实现了产学研无缝隙对接。
6.第九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成功举办。9月27日晚,2014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九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在孔子文化会展中心隆重举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宣布2014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等为“孔子教育奖”获奖机构代表颁奖。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主席郝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主任评委拉德万先后致辞。副省长季缃绮主持开幕式。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平昌,市委副书记、市长梅永红为获奖者代表颁奖。
7.“全面改薄”工作正式启动。12月12日,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召开了全市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会议,明确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目标任务,落实“一校一案”。全市涉及项目学校1200多所,总资金需求量40多亿元。2014年度城区中小学30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2.28亿元,新改扩建面积7.9万平方米。实施学前教育建设工程。投入1.7亿元,建成82所幼儿园,超额完成了60所幼儿园建设任务。
8.我市成功举办第17届全国推普周活动启动仪式。全市评出首届30名市级推普形象大使(社会人员、教师、学生各10名)。9月16日,第1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济宁启动仪式暨鱼台县创建语言文字工作三类城市启动仪式在鱼台县举行。今年的9月15日至21日,是第1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宣传主题是:“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目前,我市已有国家、省、市级示范校148所,普通话已成为我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用语、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用语、各类窗口行业的服务用语,“努力学说普通话,积极使用规范字”已成为我市广大市民的文明新风尚。
9. 评出30名孔孟之乡最美教师。教师节前夕,通过层层推荐,评选产生了30名“孔孟之乡最美教师”,70名“孔孟之乡最美教师”提名奖,教师节大会隆重表彰。并在《济宁日报》、《齐鲁晚报》、《济宁教育》和济宁教育网集中宣传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为广大教师树标杆、立榜样,在全市教育系统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加强教师师德师能培训,全年培训教师6.6万人次。
10.建立国学经典教育“一校一导师”制度。济宁市各中小学现已培训三期1500多名国学导师培训。我市69所学校加入了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发起成立的国学经典教育联盟。5月19日,《中国教育报》报道我市“一校一导师”传承国学经典做法。9月24日,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刘加庚副局长和济宁市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11期“国学经典教育”专题研修班的全体学员参加了大会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