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在县城强大的“虹吸效应”影响下,农村一些家庭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前程,他们不惜背井离乡,想方设法让孩子辗转到条件较好的县城学校就读。
择校、择班,舍近求远,不仅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家长还需背负巨大的经济压力。以100平方的房子来算:按一般县城现在的房价,就要七八十万元,这还不算装修。而在乡镇,20万元左右就绰绰有余。
这笔帐,是汶上县郭楼镇党委书记李福坤替老百姓算得。9月9日,在郭楼镇庆祝教师节大会上,李书记的这笔经济账引发与会150多位家长代表的强烈共鸣。
不算不知道,一算还真吓一跳。家长们纷纷感叹,这么多年来,郭楼镇的孩子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幼儿园,都不用外出择校,与到县城买房求学相比,这省下的钱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作为一个农村小镇,是靠什么来打破县城强大的“虹吸效应”,从而保证本地生源不发生外流,这里面又有什么妙招呢?是区位优势独特,还是经济发达?其实,郭楼镇地处汶上县最西北部,西接水泊梁山,北依东平湖畔,在东平、梁山、汶上三县两市交界处,论地理位置并不优越,主要经济支柱仍靠传统农业。然而就是这个经济、地利等各方面都不占优势的偏僻小镇,教育却成了当地一张亮丽的明片。
最美的环境在学校。“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李福坤书记在全镇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和台下150多位家长这样交心,他坦言,乡村要振兴,关键之一就是乡村学校要振兴。政府只有舍得“真金白银”投入,教育优先发展才不是空谈。李福坤说,近年来郭楼镇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校舍20余栋,确保各校都用上了新校舍。为每所学校都建起了水冲式厕所,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空调和一体机,每个学生都用上了新式课桌椅。除王坝口小学因压煤搬迁之外,全镇其它6所中小学全部新建了塑胶操场,仅此一项投资就达1000多万元。“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教育在郭楼”已成了当地老百姓的一句口头禅。
最体面工作的是教师。“乡村孩子的未来,终归要由乡村教师合力托举。”李福坤表示,在郭楼镇,关爱教师,发展教师,成就教师,是历届党委政府形成的一致共识。设立政府专项资金,每年重奖教育功臣,每年对贫困教职工进行慰问救助,连续10多年每年坚持为全镇教职工免费健康体检等,早已形成了一种惯例。这一项项实打实的硬举措,化作的是老师们砥砺奋进的动力,满满的幸福感激起的是强烈的奉献意识,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自然而然成了老师们的一种工作常态。
最阳光灿烂的是孩子。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也是老百姓关注的最大焦点。郭楼镇中考升学连年稳居全县榜首。2018年升入汶上一中100人,500分以上23人,囊括中考7科全部第一。2019年升入汶上一中102人,500分以上29人,再创历史新高。不仅是升学,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全面开花。教育综合考核,郭楼镇连年位居全县第一。全县中小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冬季越野赛,郭楼镇连续10多年保持冠军。全镇7处学校有2所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县8所“学雷锋示范学校”,郭楼镇同时有2校入列。“济宁市首批中小学特色学校”评选,郭楼中心小学在全县唯一入选。
“我替全镇5万父老乡亲感谢你们,老师们,辛苦了!”郭楼镇党委书记李福坤借教师节庆祝大会之机向老师们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并起身深鞠一躬。这一举动,引发台下150多位家长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深情的问候,这深深的鞠躬,表达的是一地父母官对当地教师的由衷敬重;这雷鸣般的掌声,则是家长们对老师们最大的褒奖,更是对郭楼教育质量的最大肯定。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地教育质量如何,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老百姓最善于“用脚投票”,衡量一个地方学校教育好不好,最直观的就是看看群众愿不愿意让孩子在当地就读。正是因为家门口就有这样优质的教育,郭楼镇的孩子求学当然也就用不着再去孔雀“东南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