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市教科院成功举办山东省地理教学高端论坛暨传统文化研学实践课程(第六届)建设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1-05-18 17:14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时代任务,充分挖掘和强化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推动地理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加强地理教研队伍建设,2021年5月12至15日,“山东省地理教学高端论坛暨传统文化研学实践课程(第六届)建设研讨会”在我市举行。此次高端论坛由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济宁学院附中高新区校区协办,省教科院以及来自全省各地市的初高中地理教研员、兼职教研员和部分骨干教师共70余人参会,共同探寻新时代全面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秀彬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方修琦教授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菏泽、淄博、青岛等部分地市的教研员围绕“五育融合”视野下乡土地理内容重构与实施途径、地理课程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中学地理图像教学模式探究等问题分享了研究成果,为推进全省中学地理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山东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教育学会地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山东省教育学会研学旅行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姜建春强调了当前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并高屋建瓴指出了改进意见。

市教科院吴昭洪院长针对地理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省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优秀传统文化‘课堂+基地’育人模式实践探索”研究成果作了主题报告。吴院长强调,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济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一直以来,市教育局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点工作强力推进,积极实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形成了以“课程开发为载体、课堂教学为渠道、经典诵读为形式、系列活动为平台、师资建设为保障、专题研究为引领”的工作格局,初步打造出传统文化育人的“济宁品牌”。

在与会人员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分组研讨后,省教科院地理教研员甄洪启对活动作了全面总结。本次活动有四大亮点:第一,论坛选题新颖,意义重大。以“传统文化研学育人”为主题,站在课程改革与传统育人研究的前沿,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就如何推进新时代地理教学与传统文化研学融合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与研究,具有相当大的开拓性。第二,专家报告精彩,高屋建瓴。李教授从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质疑入手,从生态足迹、虚拟水贸易、贸易隐含碳排放、人地关系的远程耦合四个方面阐述了突破本土思维的学术思想,打破了传统教学思维的局限性;方修琦教授作为高中地理教材的主编者之一,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解读课程标准,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指明了新时代地理教学、教研的方向。第三,传统文化研学,富有特色。会务组提前编印了研学手册,分享了依托京杭大运河、微山湖湿地和尼山圣境开展的《湖泊湿地成因与运河文化》《儒家文化与立德树人教育》两个典型的研学案例。案例引导学生在“课堂+基地”环境下感知体验并认同接受传统文化,从而“生欢喜心、增亲近感、发文化力”。案例凸显了济宁市在传统文化育人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认同。第四,教学研讨务实,成果显著。此次论坛参会者为山东省基础教育领域的地理学科带头人,大家共聚一堂研讨,集思广益,省地之间、各地市间、初高中学段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交流,初步提出了新形势下初高中衔接的务实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成果十分丰硕。

本次高端论坛的举行,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省教科院组织的首次全省范围的地理学科研讨活动。活动的举行,凸显了我市地理学科课程建设及传统文化育人探索在全省的重要地位,有力推动了我市地理学科课程改革理念的落地,也为全省地理教学教研工作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勤勉耕耘聚华彩,持续探索谱新章,”活动圆满结束的同时,也开启了山东省地理教学与教研的新篇章。

(撰稿:焦广敬   审核:吴昭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