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5日—27日,山东省初中物理学科新课标研讨交流活动在济宁举行,本次活动由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济宁孔子学校协办。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物理教研员薛原、济宁市教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吴昭洪出席。开幕式由济宁市教科院教学管理研究部主任、初中物理教研员盛正民主持,全省16地市初中物理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代表共700余人参加活动。
开幕式上,吴昭洪致欢迎辞。他代表济宁市教科院对出席活动的教育专家、代表嘉宾和授课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介绍了近年来济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打造“学在济宁”教育品牌,教育改革发展事业取得的长足进步。本次新课标研讨活动落地济宁,是对济宁教育的高度认可,是鼓励更是鞭策,是压力更是动力,预祝本次研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薛原作主题讲话。他指出,课程标准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国家意志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提供了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课程教学解决方案。新课标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成长,为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和考试评价提供了基本规范和目标要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大法”。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程,建设新课堂。活动安排主题报告、专家讲座、课例展示、专家点评等,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贯通、相交融。并就推动新课标落地实施提出三点教学建议:优化课堂教学,推进课程改革;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创新方式方法,赋能教学转型。
会议期间,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廖伯琴,作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育人功能探索与教学建议》的专家报告;济南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物理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王恩华,作了《关于实施新课程若干问题的思考》的专家报告;青岛西海岸新区外国语学校正高级教师、齐鲁名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孔祥龙,作了《新课堂中“科学思维”的挖掘、设计、实施》的专家报告。报告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有通俗易懂的案例分析,充分显示了他们观察国家教育方针的敏锐视角和对教学实践的深度理解。他们多角度、深层次、全要素做了实施素养导向课堂教学全面落实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指导,特别强调,研究落实新课标、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探究新课标带来的中考命题变化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临沂市平邑县初中物理教研员高振、济宁高新区初中物理教研员田树军、桓台县红莲湖学校物理教师张丽娇、枣庄市市中区渴口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秦爱梅、菏泽鲁西新区广州路中学物理教师、齐鲁名师何秀敏、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中心初中物理教师孙青,分别进行了《磁是什么》《电流的磁场》《家庭电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神奇的眼睛》《质量》的单元教学设计课例课堂展示。六位执教教师在深刻理解新课标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紧扣课标、贴近学情、精选资源、创设情境、巧设问题、新创活动、以问促思、以探激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济南市槐荫区崇华实验学校校长、山东省初中物理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马金玉,青岛西海岸新区弘文学校正高级教师、齐鲁名师、山东省特级教师丁来成,分别对前三节、后三节单元教学设计展示课,从培养核心素养、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教学评一体化、设置驱动式问题链、构建解决实际问题思维模型、转变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点评。
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两天半的会议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氛围浓厚,是一场学术分享的盛宴,取得了预期的成效。现场教学展示与专家点评、报告,有效引领老师们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寻物理学科素养的“最近发展区”,确立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目标,以真实情境、任务驱动,深耕课堂,提质增效。通过研讨交流,与会教师系统学习了新课标课程理念,充分感受到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清楚认识了教育改革中物理教学的宏观走向,深刻反思了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认真研讨了下步教学的努力方向,必将为全省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起到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撰稿:盛正民、李志强 审核:翟新和 终审:吴昭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