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学习单”缘起
自2022年9月以来,学校立足“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能力的培养,尝试探索以“学习单”为载体的国家课程主题化课堂教学模式,即“5+1多维导向”教学模式。学校推行“5+1 多维导向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压缩课堂上“教师讲”的时间,以学习单为引导组织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突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优化课堂教学常规。以“为学而导”为基本主张,让学生动起来、思维深起来、知识用起来、课堂活起来,构建“为学而导”的课堂新生态,深刻转变课堂育人模式。
推进“学习单”
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和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的精神,准确把握和领会新课标的内容和变化,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构建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本学期,学校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学习单”为纲,引领学生通过个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整体学习,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助推学力生长,助力教师成长,使校本教研在发展中精进,教研活动更加规范、扎实、有效。
9月27日,兖州区东御桥小学教育集团开启“5+1多维导向”教学模式研讨课活动。在李秋实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直线、射线、线段》和李洋洋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两堂数学课中,构建了开放的教学场景,注重课堂生成,问题指向明确,任务清晰明了,学生深度思考、有效合作交流,学生的学习水到渠成。类似的“学习真实而有深度地发生”的学习场景,正在成为该校课堂的常态。
两名授课教师课前精心准备,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或声情并茂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或运用学习单,锻炼学生学习“探究力”;或让学生静心思考,启发学生剖析重点;或深入浅出突破难点,展现教师个人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研讨课活动结束以后,所有听课老师参与了评课环节,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研读教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环节进行细致点评。在肯定每堂课亮点的同时,针对教师教学中的瓶颈问题、纠结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症下药。就如何深入挖掘教材、突破教学重难点、改进课堂教学、强化知识目标落实等提出意见建议。既有基于学生素养的专业引领,又有教学细小环节的精深剖析,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明晰了方向。老师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充分吸纳好的建议,使自己尽快成为教学上的行家里手。
推行“学习单”效果初显
教师的转变:教师制定学习目标的能力有所提升。教师能依据新课标、教材和学情制定出可观察、可检测、可解释的学习目标。在制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对于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及确定教学评价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目标的达成,实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学生的转变:自主探究能力有所提高,通过做大量探究性的学习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再是老师的灌输,而是通过自我探索获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得到有效提升。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遇到问题知道寻求帮助或者帮助别人,并且能够表述清楚自己的想法。学生完整经历了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便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课堂的转变:通过学习单,课堂上学生以“个体先学——小组讨论——全班展示——总结提升”为主要课堂模型,课堂成了学生展示所学的平台,成了互学互教的桥梁,成了思辨的舞台。因而课堂成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课堂、想象的课堂、展示的课堂。
推行“学习单”设想
“教学模式改革的特点是不慌不忙和持续改变。”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东御桥小学教育集团不搞疾风骤雨式的推进,而是遵循教育规律,“走小步,不停步”。一路走来的课堂改革,让课堂样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上建立了十分融洽的协同学习关系,学生在小组协同学习中,有补充,有质疑,勇于突破挑战性问题。教师已经习惯了以“蚂蚁之眼”观学生细微之变,以孩童之心体学生敏锐之思。如今的课堂,学生自主性大幅提高,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常常有发人深思的提问、精彩纷呈的答案,学习兴趣和能力明显提高。对于教师来说,看上去课堂上“说”得少了,事实上课前“备”得更多了。
推行“学习单”,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它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教、学双方的教学模式和学习习惯方面的变革。“学习单”,体现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它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巩固提升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在东御桥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以“学习单”为抓手,以学习小组为平台,通过“个体先学——小组讨论——全班展示——总结提升”的课堂模式,探索知识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一场撬动课堂教学的改革正在进行。
(撰稿:朱超 审核:杨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