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日,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志教融合”志愿服务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提升项目专家组陈凯泉、吕建富、朱翔、李想一行赴济宁开展项目实地调研指导。山东省电化教育馆干部朱绚梅子,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伟,济宁市电教馆馆长李存军、副馆长孔德法,及邹城市、汶上县相关负责同志一同参与了调研。
此次实地指导主要采取现场调研、专题汇报和座谈交流的方式,全面客观地了解“志教融合”项目试点区域方案落实情况,调研数字化环境的应用效果,发现培育优秀志愿育人案例。
专家组先后到邹城市凫山小学调研了中医药种植、葫芦烙画、物联网社团等活动开展情况;到邹城市北城教育园区科创教育实践基地现场观摩了师生科创项目“研发——体验——提升——实践(应用)”一体化志愿服务活动。到汶上刘楼镇中学调研了“智慧大棚和无土裁培项目”和义桥镇中心小学“劳模文化培根铸魂项目”。听取了两个县区“志教融合”项目整体开展情况汇报,并在激励机制、培训交流机制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我市在“志教融合”项目建设中取得的成效,并对下一步的工作开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指出“志教融合”项目的开展关键在于活动的挖掘和团队的组建,要面向家庭、社区、社会、自然来挖掘适合本土的活动,学校要积极联合企业、社会人士组建专家团队去指导活动的开展。
“志教融合”是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于2023年发起的一个项目。目的就是利用数字化赋能志愿服务、融合劳动教育元素,提升教师在开展志愿活动和劳动教育过程中的数字化组织管理能力,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实施过程中要把握住三大元素(数字化、志愿服务、劳动教育),凸显融合创新育人主题。该项目全国首批立项41个区域,我省4个,我市邹城、汶上参与项目试点。
项目自启动以来,济宁市电教馆精心组织,两个县区和各学校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依托“云课堂”网络平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数字化志愿服务与劳动教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劳动实践体验,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数字化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此次实地指导不仅为我市“志教融合”项目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坚定了我市做好此项目的信心。
(作者:孔德法 审核:李存军 终审: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