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市教育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洪正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意义重大、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作出了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建议》,准确把握了“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深刻回答了“十五五”时期如何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重大问题,这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的历史主动,必将进一步凝聚起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会议要求,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扎实务实组织好全会精神学习、宣讲、宣传等各项工作,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要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要求,充分认识和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加快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布局。要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主动适应学龄人口峰谷变化,高标准实施县中振兴行动计划,加力推进“双县创建”,深入实施教师队伍建设365工程,科学做好校舍、学位、师资调配,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让每名学生在自己最擅长的赛道“学得好、考得好”。要围绕“优化区域经济布局”要求,科学谋划市域高等教育,支持驻济高校紧贴产业需求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共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共创一批卓越工程师学院,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要围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求,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富集区位优势,持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将其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健全完善学段贯通、相互衔接、种类丰富、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课程体系,让传统文化成为涵养品格、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擦亮孔孟之乡文化育人品牌。要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求,用好“五链融合”协同机制,指导职业院校着力深化“新双高”建设和“四教”改革、职技融合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切实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要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求,持续深化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校园,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环境。要围绕“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的要求,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不断健全党领导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持续深化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会议指出,要科学做好规划,推动济宁教育事业行稳致远。紧紧围绕“走在前、勇争先”总定位、新要求和“济宁教育全面跨入全省第一方阵”奋斗目标,深刻分析我市未来五年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前瞻性、系统性提出“十五五”目标任务,确保清晰明确、科学精准。要谋准谋实重要任务举措,紧紧围绕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优质特色、职业教育优质创新、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深入分析各学段教育师资配备、学校标准化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政策保障等现状,找准症结瓶颈、短板弱项,逐一明确思路和重点工作,牢牢把握教育高质量发展主动权。要谋准谋实政策机制抓手,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多渠道征求意见建议,特别要广泛听取一线教育工作者、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真实声音,切实把社会期盼、师生关切充分吸收到规划中,充分调动地方党委政府、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教育强国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济宁篇章贡献教育力量。
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市直各学校、直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拟稿:丁大庆 审核:张俊峰 终审:宋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