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至11月12日,市教科院组织小学、学前及特殊教育学科教研员赴全市14县市区及市直单位43所学校(幼儿园)开展教学视导服务活动。此次活动覆盖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劳动、信息科技、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等11个学科、学段,坚持科学谋划,精准把脉,充分发挥教研四个服务职能,实现教研深度赋能教学。

周密筹备,高效实施。一是为确保视导精准高效,提前与县市区教研部门对接,详细了解县区需求,个性化制定视导方案。二是小教部召开培训会,要求各教研员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小幼衔接、新教材使用、双减工作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等重点内容提前备课,确保答疑解惑方向明、路径实。三是坚持优化视导日程安排,压缩视导在校时间,提高视导效率,减轻学校和教师工作负担,构建“需求导向+精准规划”视导样态,为学校质量提升、特色发展提供坚强专业支撑。

深耕课堂,精准把脉。本次视导覆盖小学全学科、学前和特殊教育领域,累计听课300余节,开展学科评课座谈130余场。学科教研员深入课堂,既关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目标达成与技术融合,又聚焦学生的学习状态、思维发展与核心素养提升,从“教”与“学”的双重视角进行深度诊断。本次视导着力营造“沉浸式”教研氛围。座谈环节,教研员结合具体课例,围绕情境构建、策略指导、思维进阶、评价跟进等方面,与老师们深入剖析课堂呈现的亮点、创新点与改进空间,为教师提供可操作、可迁移的教学建议,助力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提升。

聚焦问题,对症施策。每到一校,详细调研了解“城乡协同教研、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小幼衔接落实、新教材使用、双减背景下课堂效率提升、幼儿园去小学化与游戏化课程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等工作情况,向老师们积极宣传最新的教育政策、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与老师们共商共研解决学校问题症结的方法,帮助教师们增强信心,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激发老师们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内生动力。

联动教研,辐射带动。各县市区教研部门将此次活动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契机,加强了区域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参与听评课、座谈交流的组织工作,一些县区通过同课异构、城乡共研等形式促进了优质教研资源共建共享,部分县区甚至开展了市县校三级协同教研,营造了“抓教研促教学”的浓郁氛围,提升了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内涵,直接受益教师达6000余人次。

视导明向,以研促学。为期一个月的视导既是一次“全面体检”,也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活动。通过视导,我们发现大多数学校在新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下一步,市教科院将持续深化“四个服务”,持续跟踪问题解决,深耕课堂,深研教学,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市建设贡献更多教研力量。
(撰稿:杨尚、樊兆德 审核:蒋航 终审: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