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推荐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5〕15号)要求,2025年11 月 10 日,教育部正式公示第二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济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凭借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系统布局、创新实践与突出成效成功入选。济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不仅是本次获此殊荣的山东省的九所学校之一,更是济宁市中小学校的唯一。这一成果彰显了学校在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标志着学校的 “科技兴校” 战略迈入新阶段,并将为区域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树立了典型。

学校近几年把握时代脉搏,响应国家政策,在人工智能建设方面积极探索路径,大胆创新,总结一些经验和做法:
厚植办学底蕴,筑牢“人工智能”教育根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普及与发展,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济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秉承“美的教育,美的人生”理念,在50余年发展中积淀了雄厚的办学实力。学校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统筹推进课程研发、师资培养与平台建设,逐步构建起“课程引领、实践赋能、创新驱动”的人工智能教育特色体系。
硬件设施上,学校建成国家级“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3间现代化人工智能创客空间,配备智能机器人、3D打印机、深度学习服务器等前沿设备,结合希沃物联校园、智慧黑板等数字化设施,构建起“技术—教学—科研”协同的实践环境。此前,学校已获评“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等数十项荣誉,为人工智能教育发展铺就了坚实道路。

空间和具身智能研究新进展讲座暨AI巡课系统合作交流座谈
锚定战略方向,构建“三融三创”育人体系。为响应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学校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构建起了“技术-教学-科研”协同创新生态与融通组织、硬件、资源,创设机制、场域、课程的“三融三创”体系。进一步拓展协同育人维度,形成 “制度保障—课程支撑—资源联动” 的完整教育生态。第一,夯实战略架构,完善课程梯度。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信息中心主任、骨干教师及校外专家组成的“人工智能教育领导小组;明确了发展目标,制定《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规划(2025-2027年)》;在制度保障与专项经费支持下,形成了从课程开发到实践评价的全流程育人闭环。课程建设上,学校打造了“普及—拓展—提高”三级阶梯课程体系:基础年级信息技术课融入AI基础模块,65%以上学生选修《人工智能通识》等课程;面向兴趣学生开设《机器学习入门》《智能硬件与机器人》等拓展课程,成立“机器人社”等社团;为拔尖学生组建了竞赛梯队,配备了专业导师冲击各级科创赛事。同时开发《AI实践教程》等校本教材,推出“科学+数学”“科学+艺术”跨学科课程,如《蛋白质的AI建模与仿真》《艺术设计的算法逻辑》,实现AI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第二,链接内外资源,强化数智教研。名家进校园赋能前沿认知,开展 “空间和具身智能研究新进展” 专题活动,邀请南京大学博士、博导郭延文教授主讲,以 AlphaGO 为例解析空间智能在智能制造、数字孪生领域的应用,现场聘任郭延文为 “科技副校长”,为师生搭建学术桥梁;校企合作推动教研转型,学校与薪传科技公司围绕 AI 巡课系统展开座谈,确定 “教育数智驾驶舱搭建、课堂实效提升、区域教研服务拓展” 三大合作方向,计划通过数据精准提取助力新课程改革、优化集体备课模式、构建青年教师成长档案、支撑家校共育,推动教学管理从 “经验驱动” 向 “数据驱动” 转变。第三,搭建校际联盟,激活区域协同。以校园科技节为契机,举办了人工智能校际联盟启动仪式。济宁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张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李运良教授,多所初中代表及千余名师生参会;仪式上,学校聘任鸿儒燕园教育科技研究院胡军庆院长为“科学副校长” ;仪式后,李运良教授以 “量子材料”“纳米药物输运” 为主题开展讲座。体育馆航模展示、操场水火箭发射、无人机编队表演同步上演,校际联盟的成立为区域 AI 教育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注入新动能。

校园科技节暨人工智能校际联盟启动仪式
创新赋能教学,收获丰硕育人成果。学校以 “师资筑基、教学创新、赛事检验” 为路径,将 AI 教育从课堂延伸至实践赛场,形成“教—学—践—赛”闭环,累计斩获国家级、省级荣誉多项,育人成效获广泛认可。第一,建强师资团队,革新教学模式。学校组建13人的跨学科AI教学团队,通过“校外研修+校本教研+企业实践”的培训模式强化师资能力,年均派出25人次参与国家级、省级专项培训。在教学中推行项目式学习,学生完成“校园垃圾分类智能识别系统”等实践项目;借助DeepSeek、豆包等工具实现“AI助教、助学、助评、助研”四维赋能,教师备课效率提升40%,并推广“AI导师制”,实现教与学双向提质。第二,驰骋科创赛场,突破赛事佳绩。以顶级赛事为 “试金石”,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航模队屡创辉煌:
2024 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CADC)杭州站:斩获 12 金 8 银 4 铜、1 项团体冠军、1 项团体亚军;
2025 年 CADC 湖南站:3 个参赛项目全组别晋级,拿下 4 金 4 银;
2025 年 CADC 总决赛:与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86 所高校同台竞技,斩获 12 枚银牌,“模型水火箭助推航天器” 项目获高中组团体亚军,盛子恒等 4 人机组、苗梓皓等 4 人机组分获该项目第二、四名,累计揽获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2 项;
此外,学校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学生代表山东省在2025年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斩获佳绩,在山东省创客节与教育技术装备创新应用案例展示交流活动中作为典型案例展示,相关活动多次获省级媒体报道。

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训练比赛纪实
此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是对学校前期工作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学校AI教学团队承担市级课题10项,教师获“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等国家级荣誉3项;学生在省级以上青少年信息学奥赛、机器人大赛中斩获一二等奖20余项,科技活动多次获省级媒体报道。在未来,学校将以基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人工智能教育资源配置,深化与高校、科技企业的合作,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示范课程与实践案例,发挥基地辐射作用,与区域内兄弟学校开展教学交流与资源共享。在基地平台的助力下,学校将培养出更多具备科技视野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青少年,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储备坚实的人才基础,推动济宁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撰稿:陈雪晴 审核:王成建 终审:马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