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鲁城街道民族小学从传统跳房子游戏中汲取灵感,借助地面空间,巧妙地将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体能训练相结合,重塑校园课间活动形态,构建起“寓教于乐、动静相宜”的课间游戏新体系。
文化为魂:沉浸式游戏场景,助力文化传承
秉持“传统根脉 + 时代精神”的核心理念,把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元素融入地面游戏设计,打造出三大主题区域。在“节气跳跳乐”文化区,地面绘有二十四节气主题格子,学生跳跃其间,口中背诵节气歌谣,实现了传统文化认知与身体运动的有机结合。“生肖大闯关”互动区依照地支顺序排列着十二生肖图案,学生通过单脚跳的方式进行挑战,在锻炼平衡能力的同时,加深了对民族符号的记忆。“价值观能量站”区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作为格子内容,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领悟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运动为体:趣味化设计,守护健康成长
游戏设计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也明确了训练目标。比如“脚丫转向跳”,地面绘制着方向各异的脚印,学生需要迅速调整跳跃方向,有效提升学生的协调性与反应能力。“立定跳远大挑战”设置了不同距离的得分线,鼓励学生运用技巧跳进高分区,在竞争中充分激发运动潜能。为保障活动安全、高效开展,所有游戏区域均采用防滑环保涂料铺设,并且安排教师轮流值班监督,指导学生遵守游戏规则,维持活动秩序。
成效显著:活力与内涵共融,文化脉搏在校园跃动
自推行“文化 + 运动”模式以来,学生日均运动时长增加了30%,近视率与肥胖率同比下降10%。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大幅提升,95%的学生能够完整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谣,88%的学生可以准确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民族小学通过“文化 + 运动”的课间实践,成功探索出一条“减负不减质”的特色教育路径,让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让运动精神在校园里蓬勃生长。
(作者:韩志强 审核:骆遵龙 终审: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