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市区集粹
邹城:“三个维度”发力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发布日期:2025-07-31 10:56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今年以来,邹城市将校园安全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从时间、空间、资源“三个维度”齐发力,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打造了具有邹城特色的校园安全保障体系。

全时段深耕,抓细抓实“安全教育课”。一是创新教育形式。将涵盖多项内容的安全教育专题活动,融合到安全教育“1530”、班团队活动、综合实践、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跨学科融合,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无小事”的观念。比如在防溺水安全教育方面,班主任、教师不仅讲解理论知识,还通过讲解真实案例,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再比如,为有效预防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通过“教联体”公益课、邀请法治副校长、法官、民警等“安全导师”走进校园等,通过以案释法、互动问答等形式,为师生上一堂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二是强化精细管理。各学校组建由教师、安保人员和学生志愿者共同组成的课间巡查队伍,覆盖每个角落巡查,及时制止楼梯间追逐打闹、攀爬栏杆等危险行为。建立校园设施安全排查制度,每月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立即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与整改期限,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例如,在消防设施检查中,详细记录灭火器的压力值、消火栓的阀门是否能正常开启等信息,确保消防设施随时可用。三是强化假期安全。坚持校园安全“不放假”,假期前,联合公安、交通、网信、消防等部门,开展安全专题教育,展示交通事故、网络诈骗、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视频,覆盖全员。假期中,通过班级微信群、QQ 群等平台,定期向全市近16万名学生和家长推送涵盖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安全提示信息,动态跟踪提醒。同时,全市1万余名教师每人包保15名左右学生,跟踪做好“三导一助”工作,即思想引导、心理疏导、行为指导和困难帮助。

校内外联动,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一是营造浓厚氛围。在校园内张贴醒目的安全标语,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定期更新校园安全标语和宣传栏,打造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同时,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在课间循环播放安全小贴士,全方位提醒学生注意课间安全,使安全意识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二是丰富活动内容。开展“安全主题手抄报大赛”“少年说安全”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参观消防站、科技馆等,校社广泛联动,拓宽学生安全视野,在实践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三是强化协同联动。设立“1+4+N” 护学岗304个,每天上下学时段,民警、学校领导、执勤教师、安保人员和志愿者共同执勤,维护校园周边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民警定期到校开展法治教育讲座,指导进行反恐防暴演练,实现警校深度合作。与周边社区、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校园周边环境卫生整治、车辆规范停放等。140所中小学成立家长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校园安全管理,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校园安全、预防学生溺水、应对校园欺凌等方面的知识,形成家校共育的强大合力。

多方面整合,培优培强“安全保障力”。一是大力争取各级支持。政府层面,出台关于校园安全的政策指导和保障文件,市委政法委牵头,联合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等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与专业安全教育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等携手合作,入校开展应急逃生培训,提供心理健康测评和心理咨询服务。发动社会各界捐赠校园消防器材、安全防护用品等,营造了捐资助学、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二是充分挖掘校内资源。科学老师开展 “生活中的安全科学” 教育,体育老师开展 “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 教育等,发挥教师专业优势,拓展校内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成立学生安全管理委员会,选拔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好的学生担任委员,鼓励学生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和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三是有效做好实战演练。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定期进行火灾应急疏散演练、地震应急避险演练、反恐防暴等演练。演练前科学制定方案,演练中规范操作流程,演练后注重总结经验教训,确保演练活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例如,某校一次地震应急避险演练后,发现部分学生在避险过程中存在慌乱、躲避位置不正确等问题,学校及时组织教师进行分析总结,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在下次演练中,学生的表现明显改善,应急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作者:王夫泉

审核:徐  峰、孔  涛

终审:冯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