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至26日,市教科院组织开展全市初中段国家课程新教材使用培训系列活动。培训覆盖初中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2500余名教师参加现场活动。
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多层联动组织有序。本次培训充分发挥市、县、校三级教研体系联动优势,构建“市级统筹、县级落地、校本转化”的实施机制。各学科培训分别在济宁市实验初中、济宁市高新区洸河中学、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高新校区、曲阜市孔子中学等多个学校开展,培训内容涵盖教材解读、课例展示、评课交流、经验分享等环节,组织严密、节奏紧凑,确保培训高效推进。
专家引领明晰方向,聚焦素养深化理解。活动邀请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相关教材编者和部分省市教研员进行专题报告,系统解读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体系和教学导向。语文学科重点突出守正创新、稳中求进的修订原则;道德与法治学科强调价值引领与生活实践的对接;历史学科注重家国情怀与史料实证的培养;生物、地理学科则强化科学探究与区域认知的落实,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课例观摩示范引领,案例解析推动实施。培训选取20个典型案例,通过现场观摩展示新教材课堂教学实况。语文学科围绕单元整体教学展开课例分析,道德与法治学科呈现活动型课程设计,历史学科通过《中华文明的起源》等课题展示史料教学策略,生物、地理学科则突出实验探究与实地考察案例,为教师提供可借鉴、可迁移的教学范式,提升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与实施能力,推进初中课堂教学改革。
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成果转化注重实效。培训前期广泛征集教师在教学实施中的困惑,围绕大单元教学、学业质量评价、跨学科学习等共性问题,设置互动答疑、分组研讨等环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指导性。各学科均形成一批典型课例、教学设计与实施指南,并通过教研平台共享,推动培训成果转化为课堂实效。
此次培训有效提升了教师对新教材的把握能力和课堂实施水平。下一步,市教科院将持续强化教研支撑,加强跟踪指导与课程资源建设,大力推广“济宁好课”,推动新课标、新教材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助力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马德才 审核:王瑞祥 终审:吴昭洪)